细胞名称 | 小鼠角膜基质细胞 |
货号 | SNP-M198 |
细胞英文名称 | Mouse Corneal Stromal Cells |
简称 | MCSC |
种属 | |
组织来源 | 角膜 |
细胞简介 | 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分离自实验动物的眼角膜组织。角膜是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约占纤维膜前1/6,从解剖学结构看,其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其中,角膜基质层是细胞的主要来源,该层占据角膜厚度的90%,由角膜基质细胞、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分离时,通常采用胶原酶消化后组织贴块法,从角膜基质层中获取原代细胞。角膜基质层是小鼠角膜基质细胞的核心分布区域。该层为中层结缔组织,完全透明,由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板层组成,每层板层内胶原原纤维直径一致(约35nm),相邻板层的原纤维呈垂直交叉排列,形成规整的网格结构。角膜基质细胞以扁平、梭形或多角形形态嵌于胶原板层间隙中,其细胞突起与胶原纤维及糖胺多糖紧密结合,参与维持角膜的透明性与机械强度。此外,角膜基质细胞在基质层中的分布密度随位置变化——中央部细胞密度较低,周边部因代谢需求增加而密度升高。小鼠角膜基质细胞是角膜基质层的主要功能细胞,具有静息态与活化态双重特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处于静止期,通过分泌Ⅰ型、Ⅴ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如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维持基质层的透明性与结构稳定性。当角膜受损时,细胞可被上皮来源的细胞因子(如TGF-β、PDGF)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增殖、迁移及分泌细胞外基质参与修复过程。 |
方法简介 | 采用胶原酶消化后组织贴块法制备而来 |
鉴定方法 | 经Vimentin免疫荧光鉴定,纯度可达90%以上 |
状态 | 贴壁 |
细胞形态 | 梭形、多角形 |
包被条件 | / |
传代次数 | 2-3代(不同代次细胞形态可能有差异) |
消化液 | 0.25%胰蛋白酶-EDTA |
培养基 | 成纤维细胞体系 |
培养环境 | 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 |
规格 | 5×10^5cells/份 |
我们推荐使用尚恩生物 成纤维细胞体系(产品货号:SNPM-M198)作为小鼠角膜基质细胞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