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转染服务

慢病毒转染是一种以慢病毒为载体、通过包装外源基因并利用其高效感染特性实现基因稳定表达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蛋白质表达、细胞工程及基因治疗等领域。武汉尚恩生物凭借成熟的病毒包装体系和专业的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的细胞慢病毒转染服务,支持多种荧光标记(如GFP、RFP、mCherry)、化学发光luc及SV40永生化基因的稳定转染。细胞慢病毒转染服务覆盖近40种常用细胞系及原代细胞,包括HEK293、HUVEC、A549等,并能根据需求定制指定细胞的转染方案,实验周期短至3-4周(永生化项目6-8周)。

武汉尚恩生物依托丰富的项目经验与多维度成功案例(如HEK293-GFP、A549-RFP等),公司已成为细胞基因研究领域的可靠合作伙伴。

慢病毒转染应用范围

  1. 研究基因功能
  2. 调控基因表达
  3. 基因治疗
  4. 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
  5. 突变分析和蛋白质生产等生物学实验

慢病毒转染服务详情

服务编号 转染类别 试验目标 实验周期
SNTS-L001 GFP稳定转 获得GFP稳定表达的细胞 3-4周
SNTS-L002 RFP稳定转 获得RFP稳定表达的细胞 3-4周
SNTS-L003 mCherry稳定转 获得mCherry稳定表达的细胞 3-4周
SNTS-L004 luc稳定转 获得luc稳定表达的细胞 3-4周
SNTS-L005 SV40永生 获得SV40永生化的细胞(以原代细胞为主) 6-8周

慢病毒转染优势

广泛高效感染力强

慢病毒能感染分裂与非分裂细胞,覆盖广泛的宿主范围

基因整合稳定表达

外源基因整合至宿主基因组,实现长期稳定表达

低毒性安全可靠

经安全性改造,降低免疫原性及宿主细胞毒性

转染方法 技术原理 优势 局限性 适用场景
慢病毒转染 基于HIV改造的病毒载体递送基因,整合宿主基因组 感染分裂/非分裂细胞,长期稳定表达(基因组整合),转染效率高(可达80%),低免疫原性(第三代载体去除了致病基因) 需BSL-2+实验室操作,包装周期长(1-2周),潜在整合突变风险 干细胞、原代细胞(如神经元、T细胞)、基因治疗(如β-地中海贫血)、长期稳定表达研究
脂质体转染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核酸形成复合物 操作简单,适合质粒/siRNA等小核酸,成本较低 细胞毒性较高,原代细胞效率低,仅瞬时表达,设备昂贵 常规细胞系(HEK293、HeLa)的瞬时转染实验
电穿孔法 高压电脉冲形成膜孔洞导入核酸 适用难转染细胞(原代、悬浮细胞),可递送大片段DNA/RNA 细胞死亡率高(约50%),需优化电压参数 免疫细胞(如CAR-T改造)、干细胞、大片段CRISPR系统递送
腺病毒转染 非整合型DNA病毒载体递送基因 高转染效率(体内/体外),感染分裂/非分裂细胞 引发强烈免疫反应,表达时间短(2-4周),无法稳定遗传 疫苗开发、快速蛋白表达、短期基因治疗
腺相关病毒(AAV) 单链DNA病毒载体,游离于基因组外 安全性高(无致病性),低免疫原性,适合体内递送 载量小(<4.7 kb),表达水平低,需高剂量(成本高) 眼科/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如遗传性视网膜病变)
PEI转染 阳离子聚合物与核酸结合形成复合物 成本低,适合大规模转染(如悬浮细胞) 细胞毒性显著,需优化聚合物/核酸比例 CHO细胞蛋白生产、悬浮细胞系转染

慢病毒细胞定制流程

慢病毒细胞定制流程

慢病毒转染案例

慢病毒转染荧光基团

转染一些标记的荧光基团(GFP/mCherry/RFP等),筛选出来的目的细胞带有荧光蛋白。细胞在吸收荧光激发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其恢复至基态时,以发射光形式释放出能量,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可以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或者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后荧光强度来检验转染效率。

慢病毒转染荧光基团案例

慢病毒转染luc化学发光基因

将携带荧光素酶编码基因(luc)的质粒转染入细胞或者导入研究动物体内后, 会产生荧光素酶(一种可以催化荧光素底物产生荧光的酶)。加入荧光素(底物),在ATP和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底物)能够被氧化发出绿色或黄色荧光。通过高灵敏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检测检测光强度变化。尤其是检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转移发展过程。

慢病毒SV40永生化转染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慢病毒转染SV40,打破细胞原有的分裂次数限制,使其获得一定分裂生长的能力,延缓细胞衰老死亡,从而获得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且细胞间无差异的永生化细胞株。

慢病毒SV40永生化转染案例

客户发表文献节选

  • Photodynamically Tumor Vessel Destruction Amplified Tumor Targeting of Nanoparticles for Efficient Chemotherapy
    ACS Nano IF 17.1
  • Bioengineering human heavy-chain nanoferritin for glioblastoma multiforme-specific delivery and efficient immunotherap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 13.4
  • Tanshinone IIA@β-cyclodextrin encapsulated with Eucommia ulmoides rubber/acetylated starch film as novel oral delivery system for therapy of orthotopic colon cancer
    Carbohydrate Polymers IF 10.7
  • Copper-coordination driven brain-targeting nanoassembly for efficien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immunotherapy by cuproptosis-mediated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eprogramming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IF 10.6
本网站所展示的所有内容,仅限于科学研究、科研或工业等非医疗目的,不得用于人类或动物临床试验、诊断或治疗等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