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名称 | 兔棕色脂肪细胞 |
货号 | SNP-Rb072 |
细胞英文名称 | Rabbit Brown Adipose Cells |
简称 | Rb-BAC |
种属 | |
组织来源 | 棕色脂肪 |
细胞简介 | 兔棕色脂肪细胞主要分离自兔子的棕色脂肪组织。这种组织在成年兔中含量较少,其主要分布于肩胛间区、腋窝、颈后部以及围绕肾脏和胸主动脉的区域。与白色脂肪组织相比,棕色脂肪组织含有更丰富的毛细血管和交感神经纤维。在棕色脂肪组织中,棕色脂肪细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聚集形成独特的脂肪小叶结构。这些细胞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细胞内含有大量分散的小脂滴(多泡状),而非白色脂肪细胞中常见的单个大脂滴。这些细胞富含大量大而丰富的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丰富的解偶联蛋白1(UCP1),这是其产热功能的结构基础。细胞核呈圆形,通常位于细胞中央。整个组织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和交感神经末梢紧密包绕,以确保高效的氧气供应和神经调节。兔棕色脂肪细胞是体内一种专门负责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的特化脂肪细胞。其最核心的细胞学特征在于含有极其丰富的线粒体,且这些线粒体中高表达解偶联蛋白1(UCP1)。UCP1的作用是破坏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使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不以ATP形式储存,而是直接以热能形式释放。因此,棕色脂肪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消耗能量产热,而非像白色脂肪细胞那样储存能量,这在维持体温(尤其对于新生兔和适应寒冷的个体)、抵抗肥胖以及调节能量代谢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其重要的代谢功能,兔棕色脂肪细胞也成为研究人类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潜在治疗策略的有价值模型。 |
方法简介 | 采用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前脂肪细胞,经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制备而来 |
鉴定方法 | 经油红O染色检测,纯度可达90%以上 |
状态 | 贴壁 |
细胞形态 | 梭形、多角形、圆形 |
包被条件 | PLL(0.1mg/ml) |
传代次数 | 0代(终末分化细胞) |
消化液 | 0.25%胰蛋白酶-EDTA |
培养基 | 脂肪细胞体系 |
培养环境 | 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 |
规格 | 5×10^5cells/份 |
我们推荐使用尚恩生物 脂肪细胞体系(产品货号:SNPM-Rb072)作为兔棕色脂肪细胞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