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名称 | 大鼠白色脂肪细胞 |
货号 | SNP-R208 |
细胞英文名称 | Rat White Adipose Cells |
简称 | RWAC |
种属 | |
组织来源 | 白色脂肪 |
细胞简介 | 大鼠白色脂肪细胞主要分离自 皮下脂肪组织和 内脏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分布于皮肤与肌肉之间,形成隔热层,占大鼠体脂总量的60%-70%;内脏脂肪组织则包裹腹腔内器官(如大网膜、肠系膜),与代谢综合征风险密切相关。在组织层面,白色脂肪细胞以 单泡脂肪细胞形式聚集,形成蜂窝状结构。脂滴表面包裹一层薄磷脂膜,细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较少,但含有甘油三酯(占脂滴成分95%)、游离脂肪酸、磷脂及胆固醇。组织学上,白色脂肪组织由脂肪细胞群集形成小叶,小叶间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分隔,内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构成“脂肪细胞-基质-血管”三维网络。例如,小鼠腹部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HE染色切片显示,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脂滴在固定后溶解形成空腔,核位于细胞边缘。 大鼠白色脂肪细胞是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细胞类型。其形态特征鲜明,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成熟的白色脂肪细胞体积较大,直径可达100微米甚至更大。其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细胞内含有一个大的中心性脂滴(lipid droplet),占据了细胞体积的90%以上,将细胞核和少量细胞质挤到细胞边缘。细胞核因此变得扁平,呈半月形。除了储存能量,白色脂肪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参与调节全身的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 |
方法简介 | 采用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获得前脂肪细胞,经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制备而来 |
鉴定方法 | 经油红O染色检测,纯度可达90%以上 |
状态 | 贴壁 |
细胞形态 | 梭形、多角形、圆形 |
包被条件 | PLL(0.1mg/ml) |
传代次数 | 0代(终末分化细胞) |
消化液 | 0.25%胰蛋白酶-EDTA |
培养基 | 脂肪细胞体系 |
培养环境 | 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 |
规格 | 5×10^5cells/份 |
我们推荐使用尚恩生物 脂肪细胞体系(产品货号:SNPM-R208)作为大鼠白色脂肪细胞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