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疑!关于细胞永生化,这些坑别再踩了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稳定且足量的细胞资源是各类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正常组织来源的原代细胞虽然在生理特性上最接近体内真实状态,但其增殖能力却受限于“海夫利克极限”(Hayflick limit),在经历有限次数的传代后便会走向衰老和死亡,这为长期、可重复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挑战。细胞永生化技术,正是通过人为干预,使细胞突破这一天然“寿命枷锁”,从而获得持续增殖能力的关键手段。无论是利用病毒载体导入外源基因,还是通过激活端粒酶,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建立一种性状稳定、能够无限传代的细胞模型,以满足基础科研、药筛等领域对高质量细胞资源的迫切需求。本文将就细胞永生化相关的常见疑问进行梳理与解答。

1.原代细胞的特点有哪些?

原代细胞具有细胞原始特性,细胞来源特性(从组织或器官中直接分离得到的细胞,组织样本个体差,分离技术难度大),细胞特点(生长和增殖能力有限,培养条件苛刻等)这些特点。

2.细胞永生化的方法有哪些?

细胞永生化的方法有自发突变介导、化学物理介导、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干扰失活介导、病毒介导、端粒酶激活介导五种方法。

3.原代细胞永生化的实验流程有哪些?

原代细胞永生化实验流程有:原代细胞分离提取—细胞鉴定—细胞转染—细胞筛选与验证—细胞扩增。

4.细胞永生化后形态会发生改变吗?

这个是可能的,尤其是一些免疫细胞,例如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等,经过病毒介导永生化后,细胞可能会有刺激炎症反应,形态可能会改变。

5.细胞永生化后能换成普通的培养基培养吗?

不建议,如果是经费确实紧张,在细胞冻存有保种的情况下,拿部分细胞测试能否用普通的培养基培养。

6.永生化用的病毒或者质粒从哪里来?

可以自己构建,也可以直接从公司购买,提出自己的需求,找一下病毒公司购买也是很方便的。

7.端粒酶逆转录酶方法是什么?

端粒酶逆转录酶cDNA(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可以激活端粒酶活性,阻止染色体端粒降解。它以自身的RNA组分为模板,将互补的DNA核苷酸一个一个地加到染色体末端,从而逆转录并延长端粒DNA。达到细胞永生化。

8.在细胞培养的时候有黑色团状物质是不是污染?

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黑色团状物质,有可能是以下3种情况,第一种是细胞培养液中的血清析出物,这种情况下,黑色团状物漂浮在培养液中,数量不多,高倍镜下团状物边缘没有丝状物。第二种情况是死细胞团,接种时间长后可能会贴壁粘附在培养皿或者瓶底。经过消化后低速离心可以改善。第三种情况是污染,主要是真菌污染或者霉菌污染。团状物在高倍镜下看到有细丝或者放射状,就是真菌污染,如果是小的圆形葡萄样分散,属于霉菌污染。总的来说,不好判断是否污染,最直接的方法是做菌检,或者取培养液做空培养,看这种黑色团状物是否有增多。

细胞永生化技术通过赋予原代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而便利的工具。这些永生化细胞模型不仅性状稳定均一,易于培养,节省了反复分离原代细胞的成本和时间,更在疾病机制研究、药物开发与毒性评估、生物制品生产等诸多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利用这项技术时,严谨的验证和持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希望本篇答疑能为您的相关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与有效的帮助。

本网站所展示的所有内容,仅限于科学研究、科研或工业等非医疗目的,不得用于人类或动物临床试验、诊断或治疗等医疗目的